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和資金管理制度
為了規范本合作社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以下簡稱“預付卡”)管理,明確預付卡相關業務部門工作職責,促進公司預付卡業務增長,特制訂本辦法。
本管理規定適用于本合作社預付卡的管理。
1、銷售部:負責預付卡需求統計、售后服務。
2、綜合管理部:負責預付卡定制、驗收入庫、保管。
3、財務部:負責預付卡出售、充值、換卡、退卡、出入庫復核;負責預付卡業務數據匯總、上報。
4、信息部:負責預付卡業務系統的日常運維,并與系統供應商保持聯系;負責處理業務系統出現的問題,保障數據的安全與系統穩定。
1、本公司預付卡是上海明珠湖生豬專業合作社發行和管理的,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的相關規定執行。
2、預付卡分為:會員卡、禮品卡。禮品卡為不記名卡,有效期為激活之日起三年;會員卡為記名卡,無有效期,記名卡可循環充值,充值后余額不得超過5000元。
3、預付卡銷售、使用、充值、掛失、換卡、退卡等遵照《預付卡章程》執行。
4、綜合管理部根據銷售需求,確定發卡類型及相應發行數量,報領導審批。
5、綜合管理部根據審批單定制預付卡,并負責驗收、保管預付卡,做好庫存登記及領用工作。
6、財務部售出預付卡需進行登記,記名卡需完整填寫購卡者信息,個人或單位購買(含充值,下同)記名卡的,或一次性購買1萬元(含)以上不記名卡的,需由購卡人及其代理人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并簽訂《購卡協議》。單位一次性購買預付卡金額達5000元(含)或個人一次性購卡金額達5萬元(含)以上的,以及單位或個人采用非現場方式購卡的,須通過銀行轉賬,并做好登記工作。
7、財務部核對預付卡銷售金額,逐筆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開票內容為:預付卡(按公司財務規定填寫,具體開票部門根據公司部門職責分工擬寫)
8、購卡或持卡人在預付卡使用中遇到問題向銷售部進行咨詢,銷售部做好購卡人或持卡人的服務工作。涉及換卡、退卡業務財務部負責辦理換卡、退卡的相關手續,并負責將掛失原卡、退卡在業務系統中進行處理。
9、財務部每月匯總業務系統中預付卡各類數據并進行核對。
10、信息部對業務系統發生系統故障,與第三方系統供應商,盡快恢復系統運行,并報告上級領導。如遇重大或不可恢復的技術故障,應由合作社政府聯絡人員及時向備案主管機關報告。
11、財務部每季度第一個月的二十五日前,在協同監管服務平臺上準確、完整地填報上一季度預收資金支出情況等信息,不得隱瞞或虛報;每年6月30日前,在協同監管服務平臺上提交經審計機構審計的上一年度財務會計報表。
12、財務部負責從業務系統中導出、匯總預付卡卡號和余額信息,做好每季度業務情況申報工作。
13、綜合管理部負責做好備案主管機關的溝通工作,銜接行業主管部門、協會,參加預付卡工作的培訓、活動等。做好政府管理要求的傳達、落實等工作。
14、其它未盡事宜按照《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章程》執行。
1、預付卡存管部門及財務人員,都負有保障預付卡資產安全的義務和責任。
2、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部門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員及相關人員按照公司規章制度及法律法規依法追究責任:
(1)未按規定履行其職責、放松預付卡資產管理,對所管轄資產造成嚴重流失或損失浪費不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
(2)因嚴重失職或失誤操作造成重大損失的。
(3)違反本規定,情節嚴重,造成資產大量流失,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本制度由綜合管理部擬定,修訂及解釋權歸綜合管理部。
2、本制度未盡事宜,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的有關規定。
3、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生效。
上海明珠湖生豬專業合作社
2020年 6 月17 日
第一條 為加強本公司單用途預付卡資金管理,明確預付卡業務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等規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公司對單用途預付卡資金進行嚴格管理。預付卡資金只能用于 (企業主營業務) ,不得用于不動產、股權、證券等投資及借貸。依法開展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抵制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
第三條 (公司財務部) 應 (每月)核對預付卡賬務,及時對交易數據進行記錄和清算。
第五條 本公司單用途預付卡資金實行銀行存管,存管銀行賬戶為: ( 銀行支行,賬號: )賬戶性質為存管專戶(根據具體銀行存管情況填寫),存管資金的比例為上一季度單用途預付卡資金余額的40/100 %。
公司財務部應于每季度 15 日核查該存管賬戶金額,確保存管資金到位。并與銀行溝通及時上商務部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業務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確認。
第八條 公司財務部在受理退貨、退卡時,按《單用途商業業務管理制度》相關條款進行操作。財務部應監督相關部門執行相關規定。
第九條 公司財務部應于每季度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登陸商務部業務系統,填報上一季度單用途預付卡發卡數據,于每年一季度內將上一年度審計報告送交商務主管部門,確保申報的信息準確、真實、完整。
第十一條 本公司單用途預付卡業務納入日常管理、制定預收、資金結算、風險管理、應急處置等制度。